台灣倡議計畫委員會

司徒文
前AIT處長
我認為【台灣倡議計劃】不僅是一項媒體倡議,更是一場外交革命。
因為對這片土地的深愛,我對台灣在國際話語權上長久的缺席感到深深的不安。透過推動與鼓勵機制,台灣人有能力建立一個能在國際社會發聲的生態系,進而實質影響美國、日本、澳洲及歐洲等國的對台政策。
身為台灣的一位新住民,我希望看到這個地方能在全球公共領域中,站上應有的位置。

宋文笛
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
一同推動台灣視角在國際輿論中的能見度

李崇僖
臺北醫學大學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教授兼院長
我很認同台灣倡議計劃,在快速變遷的世局中,台灣不僅要向國際發聲,也要重新定位自己,因此這個計劃也可促成更多人反思台灣的發展策略,是很有意義的計劃。

林巾力
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

洪貞玲
台大新聞所教授
倡議台灣,不只是鼓勵更多人發聲,提升台灣在國際輿論中的能見度;更是提供台灣可貴的發展經驗,抗衡威權論述,進而影響全球政經決策與民主永續。

張國城
臺北醫學大學教授
台灣倡議計劃是非常有意義的事,我有機會與聞是我的榮幸

張浩明
Deputy Chief Editor, Taiwan News
隨著台灣在全球新聞中被提及的頻率前所未有地增加,報導中仍然缺少一個關鍵元素——台灣人的聲音。我們最清楚什麼才是真正有利於我們國家的。與其只是被談論,現在正是我們不僅要參與對話,更要引領對話的時候。我相信「台灣倡議計畫」能幫助國家實現這個目標。

陳方隅
東吳政治系助理教授
身為台灣人是很辛苦的事情,在國際上必須要很努力證明自己的存在,但我們有很多夥伴在不同的領域努力著!這個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向世界發聲,從各個角度把「台灣議題」推廣出去,希望能號召更多人一起加入!

陳俊昇
筑波大學外國研究員
倡議台灣,台灣需要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發聲。全球化的時代,台灣必須在國際社會對重要議題表明自己的立場。論述作為一種實踐,必須具有重新詮釋現實,改變現實的力量。倡議台灣,不僅是為了台灣發聲,而且必須具備一種彰顯台灣地位與角色的力量。

陶儀芬
台大政治系副教授
相對於近年中國官方「大外宣」的鋪天蓋地,完全民間自籌發起的【台灣倡議計畫】實在像是面對巨人哥利亞的大衛,但願這個爭取國際話語權的努力可以喚起更多民間自發的響應。

黃兆徽
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
身為一位媒體資歷超過25年的新聞人,我深知唯有讓世界聽見台灣真實多元的聲音,才能在區域安全與國際議題中,建立更有力的台灣敘事。很榮幸受邀加入「台灣倡議計劃」評審,盼能結合我的法律背景、新聞專業、事實查核心得、及AI產業經驗,協助推廣真正代表台灣價值與觀點的好文章。

戴章皇
萊弗斯基因執行董事
中國啟動的認知戰爭不僅在台灣,也在國際社會。台灣需要有更多擲地有聲的論述,在世界發聲,為台灣奮戰。

廖宏祥
前麥道航太駐台代表
放眼當下,美國媒體生態和政治人物近年更趨多元與分化。因此若要讓台灣的聲音真正觸及美國政策制定者、國會議員、智庫學者,乃至更廣泛的社會大眾,就必須靈活運用他們這些不同的媒體平台。這正是我們推動「台灣倡議計畫」 的初衷。